三五

引证解释: 1. 谓十五天。 《 礼记 ·礼运》 :“是以三五而盈,三五而闕。”后以指农历月之十五日。 《 古诗十九首 ·孟冬寒气至》 :“三五明月满,四五詹兔缺。” 宋 贺铸 《侍香金童》 词:“三五彩蟾明夜是。屈曲栏干,断肠千里。” 清 林则徐 《中秋眺月有作》 诗:“今夕何夕正三五,晴光如此胡不游?” 2. 指农历正月十五上元节。 宋 李清照 《永遇乐》 词:“中州盛日,闺门多暇,记得偏重三五。” 宋 刘辰翁 《永遇乐·余自乙亥上元诵李易安词为之涕下》 词:“緗帙流离,风鬟三五,能赋词最苦。” 3. 谓十五岁。 晋 陶潜 《杂诗》 之十二:“年始三五间,乔柯何可倚?” 唐 王翰 《飞燕篇》 :“可怜女儿三五许,丰茸惜是一园花。” 明 何景明 《七述》 :“三五冶容,二八曼姬。” 王闿运 《采芬女子墓志铭》 :“芳辰三五,方 洛阳 而自娇;阑干十二,弔 姮娥 而微叹。” 4. 指三十年和五百年。古谓天运三十年一小变,五百年一大变。 《 史记 ·天官书论》 :“为国者必贵三五。” 司马贞 索隐:“三五,谓三十岁一小变,五百岁一大变。” 5. 指三皇五帝。 《 楚辞 ·刘向<九叹·思古>》 :“背三五之典刑兮,絶 《洪范》 之辟纪。” 王逸 注:“言君施行,背三皇五帝之常典。” 唐 刘知几 《 史通 ·载文》 :“夫谈主上之圣明,则君尽三五;述宰相之英伟,则人皆二八。” 宋 欧阳修 《憎蚊》 诗:“荒茫三五前,民物交相黷。” 清 钱谦益 《大司马吉安茂明李公参赞留务序》 :“主上神圣,度越三五。” 6. 指三王五霸。 《 楚辞 ·九章·抽思》 :“望三五以为像兮,指 彭咸 以为仪。” 王逸 注:“三王五伯,可修法也。” 姜亮夫 校注:“ 战代 言三五,多指三王、五伯。” 7. 指三辰五星。 《 史记 ·天官书论》 :“为天数者,必通三五。” 司马贞 索隐:“案:三谓三辰,五谓五星。” 晋 葛洪 《抱朴子·勖学》 :“考七耀之盈虚,步三五之变化。” 《云笈七籤》 卷二十:“九灵交度,三五相推。” 8. 指三正五行。 《黄庭内景经·五行》 :“五行相推反归一,三五合气九九节。” 梁丘子 注:“ 《玄妙经》 云:三者,在天为日、月、星,名曰三光;在地为珠、玉、金,名曰三宝;在人为耳、鼻、口,名曰三生。天、地、人凡三而各怀五行,故曰三五……诸生之物,不得三五不立也,故曰:‘天道不远,三五復返。’” 9. 指三才五常。 晋 陶潜 《感士不遇赋》 :“禀神智以藏照,秉三五而垂名。” 逯钦立 注:“三五,三才五常。三才,天、地、人;五常,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。” 10. 指三所五位。 《 诗· 大雅·大明》 “燮伐大 商 ” 汉 郑玄 笺:“协和伐 殷 之事,谓合位三五也。” 孔颖达 疏:“言正合会天道於五位三所而用之。岁、日、月、辰、星五者各有位,谓之五位。星、日、辰在北,岁在南,月在东,居三处,故言三所。” 《 汉书 ·叙传上》 :“东厸虐而歼仁兮,王合位虖三五。” 颜师古 注:“ 应劭 曰:‘东厸, 紂 也。歼,尽也。王, 武王 也。欲合五位三所,即 《 国语 》 岁、日、月、星、辰之所在也。’……五位,谓岁、日、月、辰、星也。三所,谓 逢公 所凭神, 周 分野所在, 后稷 所经纬也。” 11. 指三田五脏。 《黄庭内景经·治生》 :“安在紫房幃幙间,立坐室外三五玄。” 梁丘子 注:“谓八景及二十四真神营护人身,则三田五藏真气调柔无灾病也。” 12. 九宫术谓三生五死。 《文选·江淹<诣建平王上书>》 :“备鸣盗浅术之餘,豫三五贱伎之末。” 李善 注:“ 《抱朴子·军术》 曰:大将军当明案九宫,视年在宫,常就三居五;五为死,三为生,能知三五,横行天下。” 唐 刘禹锡 《魏生兵要述》 :“吾知元侯上舍,不独善鸡鸣、弹长鋏、三五、九九之伎,顓之而已。”参见“ 九宫 ”。 13. 指参宿和昴宿。 《 诗· 召南·小星》 :“嘒彼小星,三五在东。” 王引之 《经义述闻·毛诗上》 :“三五,举其数也;参昴,著其名也。”旧说以“三五”指心宿和柳宿(噣)。 毛 传:“三,心;五,噣。四时更见。” 三国 魏 曹丕 《杂诗》 之一:“天汉迴西流,三五正从横。” 14. 晋 时征人服兵役,在部分地区实行五丁抽三制,后因称发人征役为“三五”。 《 晋书 ·石季龙载记上》 :“又敕 河 南四州具南师之备, 并 、 朔 、 秦 、 雍 严西讨之资, 青 、 冀 、 幽州 三五发卒。” 《 宋书 ·孝义传·孙棘》 :“ 世祖大明 五年,发三五丁,弟 萨 应充行。” 《 南史 ·循吏传·郭祖深》 :“又 梁 兴以来,发人征役,号为三五。” 15. 约举之数。表示数目不多。 唐 李白 《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还西京》 诗:“遂将三五少年辈,登高远望形神开。” 《 水浒传 》 第二回:“ 朱武 、 陈达 、 杨春 三个头领吩咐小嘍囉看守寨栅,只带三五个做伴。” 清 朱彝尊 《<腾笑集>自叙》 :“庭有藤二本,檉柳一株,傍帖湖石三五,可以坐客赋诗。” 沈从文 《生存》 :“长案旁坐下了三五个车夫。” 谓三令五申。 南朝 梁 江淹 《萧骠骑发徐州三五教》 :“所统郡县,便普三五;咸依旧格,以赴戎麾。” 胡之骥 汇注:“三五,犹 《 孙子兵法 》 所谓三令五申之教。”

sān wǔ ㄙㄢ ㄨ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