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权

引证解释: 1. 谓中军制定谋略。 《 左传 ·宣公十二年》 :“前茅虑无,中权,后劲。” 杜预 注:“中军制谋,后以精兵为殿。” 2. 指中军。 南朝 宋 谢庄 《从驾顿上》 诗:“中权临 楚 路,前茅望 吴 云。” 清 王韬 《淞滨琐话·徐麟士》 :“於是登坛视师,简壮士至千五百人为前驱,千五百人为后劲,精选甲士二千人为中权,亲自率之。” 3. 指主将。 北周 庾信 《周车骑大将军贺娄公神道碑》 :“以君智略,入佐中权。” 唐 司空图 《复安南碑》 :“中权令峻,按虎节以风生;上将策奇,指龙编而天落。” 《 宋史 ·刘廷让传》 :“万旅所集,实制於中权。” 4. 指主将的权势。 唐 元稹 《加陈楚检校左仆射制》 :“欲将激其壮心,夫何吝於好爵。加之左揆,以盛中权。” 5. 中枢;司令部。 《 梁书 ·武帝纪上》 :“拥 荆南 之众,督四方之师,宣讚中权,奉卫舆輦。” 清 姚锡光 《东方兵事纪略·辽东篇》 :“距 倭 兵约二里许,以 长虎臺 为中权。” 6. 喻中等。 南朝 梁 庾肩吾 《 书品论 》 :“视其雕文非特刻鵠,人人下笔,寧止追嚮,遗跡见珍,餘芳可析。诚以驱驰并驾,不逮前锋,而中权、后殿,各尽其美,允为下以下。” 合乎时宜或情势。 《 论语 ·微子》 :“身中清,废中权。” 何晏 集解引 马融 曰:“遭乱世,身废弃以免患,合於权也。” 汉 董仲舒 《 春秋繁露 ·竹林》 :“故凡人之有为也,前枉而后义者,谓之中权。虽不能成, 《春秋》 善之, 鲁隐公 郑祭仲 是也。” 《 后汉书 ·隗嚣传》 :“将军以至德尊贤,广其谋虑,动有功,发中权。”

zhōng quán ㄓㄨㄙ ㄑㄨㄢ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