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落

解释: ◎ 历落 lìluò (1) [arranged] ∶参差不齐;疏落 天上疏星历落 (2) [having] ∶仪态俊秀不俗引证解释: 亦作“歴落”。 1.疏落参差貌。 北魏 郦道元 《 水经注 ·河水四》 :“轻崖秀举,百有餘丈。峯次青松,巖悬赬石,于中歷落有翠柏生焉。” 明 归有光 《归府君墓志铭》 :“其始居民鲜少,茅舍歷落,数家而已。” 清 蒋溥 《桐花歌》 :“花朶歷落庭阶中,疎帘一幅瀟湘雨。” 郭沫若 《高渐离》 第二幕:“半月如钩,在山顶斜挂,上有疏星历落。” 2. 磊落,洒脱不拘。 《 晋书 ·桓彝传》 :“ 顗 尝叹曰:‘ 茂伦 嶔崎歷落,固可笑人也。’” 宋 苏轼 《苏世美哀词》 :“有美一人,长而髯兮,廞欹歷落,进趋襜兮。” 清 钱谦益 《赠别施伟长序》 :“英雄聚首,歷落俊迈之气可以想见。” 3. 俊逸。 《 孽海花 》 第十九回:“正跨进门,瞥见门上新贴一副淡红硃砂笺的门对,写得英秀瘦削,歷落倾斜的两行字。” 4. 形容声音错落不断。 宋 詹本 《春日携客游武夷》 诗:“风水真笙竽,歷落太古调。” 宋 文天祥 《指南录·至扬州诗序》 :“时门前马足与箭筒之声,歷落在耳。” 清 袁枚 《新齐谐·杨二》 :“次日宿楼中,闻楼下有著屐声,往来歷落,疑为贼。”

lì luò ㄌㄧˋ ㄌㄨㄛ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