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化

解释: ◎ 德化 déhuà [moralize] 旧指以道德感化人引证解释: 1. 谓以德行感化。 《 韩非子 ·难一》 :“ 舜 其信仁乎!乃躬藉处苦而民从之。故曰:圣人之德化乎!” 《 后汉书 ·鲁恭传》 :“ 恭 专以德化为理,不任刑罚。讼人 许伯 等争田,累守令不能决, 恭 为平理曲直,皆退而自责,輟耕相让。” 宋 苏轼 《元祐三年春贴子词·皇太后阁》 之五:“彤史年来不絶书,三朝德化妇承姑。” 李大钊 《史观》 :“史之进展必有动因。至于动因何在,则又言人人殊……或曰:在精神,如圣神、德化、理念是。” 2. 犹德教。 《文选·刘琨<劝进表>》 “苍生顒然” 李善 注引 《 尹文子 》 :“ 尧 德化布于四海,仁惠被于苍生。” 《 汉书 ·平帝纪》 :“太僕 王惲 等八人使行风俗,宣明德化,万国齐同。” 元 王逢 《题马洲书院》 诗:“德化三王并,威仪百代尊。” 何启 胡礼恒 《新政论议》 :“吾意其德化臻于上理,声教迄于遐方。”

dé huà ㄉㄜˊ ㄏㄨㄚˋ